首页

免费足调视频大全

时间:2025-05-29 12:46:56 作者:提供就近就便服务、“零距离”对接求职需求……稳就业各地在行动 浏览量:15383

  中新网楚雄10月24日电 (黄兴鸿)“这是我耗时7年多手绣的《清明上河图》,长21米,宽0.8米。”24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普玉珍介绍,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人,她会传承好彝族服饰制作技艺,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1957年,普玉珍出生于武定县。该县地处云南省中北部、金沙江畔,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

图为普玉珍绣制的《清明上河图》。黄兴鸿 摄

  “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是彝族女孩的‘必修课’,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后来又不断拜师。”普玉珍介绍,彝族服饰包括衣服、鞋子、鞋垫等,制作很讲究,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火把针绣、堆绣等150余种技法。

  为增加收入,1989年,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1990年,她偶然看到了描绘千年前北宋都城热闹场景的《清明上河图》,于是花2600元钱买了一块长布,着手绣《清明上河图》。

图为普玉珍绣制的《清明上河图》中一景。黄兴鸿 摄

  普玉珍介绍,绣《清明上河图》的麻线是她自己纺的,纺线颜色也是她找多种植物花卉制作原料染的,颜色多达20余种;刺绣主要使用斜纹针绣、打根绣、十字绣3种技法。耗时7年多完成的作品,针法细腻,色彩丰富。“曾有一名外国人出价160万购买,但我没卖,我希望这幅作品留在国内。”普玉珍介绍,近年来,她也制作了许多巨型作品,其中最为畅销的是《百福图》。

  2014年,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普玉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为普玉珍(右)与邻居制作彝族服饰。黄兴鸿 摄

  “依靠彝绣产品,我家生活越过越好。”普玉珍说,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拜师,全国多地也邀请她去教授彝族服饰制作技艺。

  “在武定,我的徒弟超过2000人,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她们将制作好的服饰交给我来销售。”据普玉珍介绍,她的彝族服饰供不应求,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主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销往国外。(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举办“爱国爱港 耀我中华”文艺晚会喜迎国庆75周年

“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抓常抓长,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行动自觉。”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党委书记封川表示,要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任务落实,全力抓好收尾工作,加强对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的纪律培训力度,做到理论学习勤而不辍、严于律己时刻不松、为民服务恪尽职守。

综述:香港满城欢庆喜迎国庆

据介绍,古田县晟茂农业银耳全产业链项目是福建省重点项目、宁德市重大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43.75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达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知识话语是思想理论主旨、内容、内涵、外延的鲜明表征,也是思想理论表达、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简洁深刻、系统严谨,能够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等特性。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大都具备独特鲜明的系统知识话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将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转化为知识话语。

哈萨克斯坦首都迎初雪

戏曲节目中,沙溢、黄龄等演员歌手跨界参与,与京剧、越剧、黄梅戏、闽剧等剧种的戏曲演员共同演绎经典唱段。舞蹈《今朝花开》取材宋代插花艺术,讲述千年流芳的雅事意趣。相声《乐来乐快乐》将中国器乐和传统相声创意混搭,快乐升级。杂技《蒲公英的天空》改编自精品杂技节目《蹬伞》,高超的难度技巧展现出春意盎然的蓬勃生命力。

中新经纬5月7日电 (万可义)近期,31省份2024年经济“一季报”已陆续出炉。GDP总量方面,广东、江苏进入“3万亿俱乐部”;增速方面,16省份高于“全国线”,吉林势头最猛,增速达到6.5%。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